top of page

別再執着啦,跟配方去做吧!

作家相片: Bonnie ChanBonnie Chan

最近被一個學生嚇着。還嚇得不輕!

在課堂中段,收到舊生短訊。

她給我發了兩張相片,拍着支離破碎的竹香。

下面說:老師,我用了配方3(KCCA incense all master 畢業生會知道),但失敗。

然後再在下面寫下了她用的份量。


下課後,九秒九拿起手機給她補課去。

「同學,那不是配方3。粉的份量不對呀⋯」正如上篇線香文章寫,搓一團香泥,不外乎是:水、粉、黏粉。各個項目有各自的比例,那個部分多了,泥搓起來,也有可能不「上竹」。即使讓你「上竹」,也有可能無法燃點。

別看一支竹香那麼幼細,配方錯了,還真點不着。


舊生再來一發短訊,說:

老師,我終於試到,一支香如何點不着

這次,學生加了6成黏粉在粉團裡⋯⋯

黏粉作用有點像白膠漿,為香粉固定形狀。

即使在淘寶上買的黏粉,店主一般都會明示,黏粉份量介乎25至30%之間。放多了,香會點不着。就沒見過白膠漿能助燃的吧。現在黏粉放的量是60%,這泥做出來的香,又怎能點得着?

同學是香班中最有創意的學生,沒有之一,平常就愛挑戰難度。有創意是好,但在良好的底子下才能完全發揮。

費了好些唇舌,勸她多按配方做練習。

待手感熟了,搓香動作有了身體記憶,就有足夠能力去試用不同的材料。


 
 
 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Social Media 像一個泡泡

純粹有感而發,不想浪費時間,可以輕輕路過。 大部分工作室都是透過social media跟人群接觸。 Facebook 群比較成熟,IG比較年輕。 我們都是同時經營着兩個平台,照顧不同的客群。 大家都這樣,也就沒什麼不妥,今天忽然覺得沒有安全感。...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